一季度拼经济的“科技锚”:2025 vs 2024

来源于:英为-推荐

发布日期:2025-02-22 17:44:45

    今年一季度宏观和资本市场层面的“科技至上”与去年似曾相识。尤其是随着DeepSeek和《哪吒2》的,科技的“含金量”在一季度拼经济中的成色更显十足。我们此前的报告表明,相对于消费,“锚定科技”在地方“新春第一会”中的信号更为明确。

2024年开年“促科技”更多源于中央部署。在2023年末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,科技创新位于2024年经济工作的首位。

与2024年不同的是,今年“促科技”更具自发性。在中央还尚未给出明确指引的情况下,年后大多地方政府就“率先出动”,在“新春第一会”上强调人工智能等科技领域的重要性,开始“争先恐后”地对现象级科技飞跃。

即便中央提供的指引性不及去年,但今年开年“促科技”的浓度同样很高。虽然2024年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“大力提振消费”置于工作任务之首,但经历了春节期间DeepSeek激发新一波AI浪潮、《哪吒之魔童脑海》以动画技术革新领跑电影票房等,在短短两个月时间内,政策思路可能发生了改变,这从最新一次国常会以及地方“新春第一会”中可见一斑:

从地方“新春第一会”的主要内容来看,大部分省份是把经济工作聚焦于科技、而非消费。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提振消费的定调是,而最新一次国常会(即2月10日)透露有关工作还在中,说明至少短期内,提振消费的增量政策落地可能性较低。此次国常会上甚至还提到了“促进‘人工智能+消费’”,科技重要性再次凸显。

不过,相较于去年,今年“促科技”更具创新性。去年地方部署的产业项目多集中在装备制造、光伏、半导体等相对成熟的科技领域。但今年地方“新春第一会”提到的更多是人工智能、算力等科技板块,

回首2024年,年初政策更重视供给端,需求端的刺激到年中才跟进。2024年4月政治局会议再次重申了“新质生产力”的重要性,但7月会议开始将“提振消费”置于“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”之前,9月也并未对科技创新进行强调,包括7月国常会将特别国债资金从原本的“两重”拓展到“两新”,其实也与这一政策脉络不谋而合。

2024年“消费大于科技”的内外经济条件。2024年外部不确定性相对更小一些,此时可以更加重视内部经济的修复。想要稳增长,“促消费”的性价比要高于“促科技”。作为“三驾马车”之一,消费在GDP中的占比更高,能更好地起到“四两拨千斤”的作用。同时,2023年以来经济增长中来自于消费的拉动逐步下滑,有效需求不足是经济运行的主要矛盾,“量体裁衣”才能更好地提振经济。

着眼外部风险凸显的当下,“趁热打铁”发展科技固然重要。尤其是近几年我国出口开始被贴上了“新质”的标签,保持“新质”产品的国际竞争力,可以在未来很大程度上对冲对美出口增速下滑的影响。

  • 查估值:避雷泡沫股,发现造低估的股票;
  • 查财报预测:最长十年的业绩预测;
  • 基本面图表:直观查看营收、盈利增长趋势。
  • 查巴菲特持仓:各大投资人持仓数据。

一站式股票筛选、估值分析、基本面分析工具,协助你选好股、避差股,省时又省力。点击此处了解InvestingPro更多功能。




温馨提示:本站所有文章来源于网络整理,目的在于知识了解,文章内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,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操作,风险 自担。本站不保证该信息(包括但不限于文字、数据、图表)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、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原创性。相关信 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。

栏目热文

一季度拼经济的“科技锚”:2025 vs 2024

展开全文

    今年一季度宏观和资本市场层面的“科技至上”与去年似曾相识。尤其是随着DeepSeek和《哪吒2》的,科技的“含金量”在一季度拼经济中的成色更显十足。我们此前的报告表明,相对于消费,“锚定科技”在地方“新春第一会”中的信号更为明确。

2024年开年“促科技”更多源于中央部署。在2023年末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,科技创新位于2024年经济工作的首位。

与2024年不同的是,今年“促科技”更具自发性。在中央还尚未给出明确指引的情况下,年后大多地方政府就“率先出动”,在“新春第一会”上强调人工智能等科技领域的重要性,开始“争先恐后”地对现象级科技飞跃。

即便中央提供的指引性不及去年,但今年开年“促科技”的浓度同样很高。虽然2024年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“大力提振消费”置于工作任务之首,但经历了春节期间DeepSeek激发新一波AI浪潮、《哪吒之魔童脑海》以动画技术革新领跑电影票房等,在短短两个月时间内,政策思路可能发生了改变,这从最新一次国常会以及地方“新春第一会”中可见一斑:

从地方“新春第一会”的主要内容来看,大部分省份是把经济工作聚焦于科技、而非消费。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提振消费的定调是,而最新一次国常会(即2月10日)透露有关工作还在中,说明至少短期内,提振消费的增量政策落地可能性较低。此次国常会上甚至还提到了“促进‘人工智能+消费’”,科技重要性再次凸显。

不过,相较于去年,今年“促科技”更具创新性。去年地方部署的产业项目多集中在装备制造、光伏、半导体等相对成熟的科技领域。但今年地方“新春第一会”提到的更多是人工智能、算力等科技板块,

回首2024年,年初政策更重视供给端,需求端的刺激到年中才跟进。2024年4月政治局会议再次重申了“新质生产力”的重要性,但7月会议开始将“提振消费”置于“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”之前,9月也并未对科技创新进行强调,包括7月国常会将特别国债资金从原本的“两重”拓展到“两新”,其实也与这一政策脉络不谋而合。

2024年“消费大于科技”的内外经济条件。2024年外部不确定性相对更小一些,此时可以更加重视内部经济的修复。想要稳增长,“促消费”的性价比要高于“促科技”。作为“三驾马车”之一,消费在GDP中的占比更高,能更好地起到“四两拨千斤”的作用。同时,2023年以来经济增长中来自于消费的拉动逐步下滑,有效需求不足是经济运行的主要矛盾,“量体裁衣”才能更好地提振经济。

着眼外部风险凸显的当下,“趁热打铁”发展科技固然重要。尤其是近几年我国出口开始被贴上了“新质”的标签,保持“新质”产品的国际竞争力,可以在未来很大程度上对冲对美出口增速下滑的影响。

  • 查估值:避雷泡沫股,发现造低估的股票;
  • 查财报预测:最长十年的业绩预测;
  • 基本面图表:直观查看营收、盈利增长趋势。
  • 查巴菲特持仓:各大投资人持仓数据。

一站式股票筛选、估值分析、基本面分析工具,协助你选好股、避差股,省时又省力。点击此处了解InvestingPro更多功能。




行情资讯

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