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注金融分析框架的两个变化——2025年1月金融数据点评

来源于:英为-推荐

发布日期:2025-02-20 10:09:25

    

    

    

    


    

    

2025年1月数据来看,新增社融规模7.06万亿,新增企业贷款4.8万亿,均处于历史同期最高值。从结构来看,企业中长期贷款新增3.5万亿,2024年3月以来首次同比多增。。

(一)与企业贷款相比,更该关注企业存款的变化

。数据来看,2024年,企业各项融资规模(用新增社融减去政府债融资和居民贷款)16.2万亿,处于2008年以来的76%的历史分位数,而企业新增存款规模为-0.4万亿,是2008年以来5%的历史分位数。两者差距(新增融资-新增存款)规模16.6万亿,处于2008年以来94%的历史分位数,近乎历史最高值。

如果企业融资的目的是为了其生产或者投资,那么企业部门整体的存款规模应该不变,对应上游企业的贷款转换成下游企业存款。但是2024年,企业部门的大规模融资并未带来企业部门存款规模的增长,甚至企业存款不升反降。结合我们前期报告《M1同比为什么转负?——新的三分法定量归因》来看,居民部门或是拖累企业现金流的重要因素。

2016年~2019年,居民各项支出占收入的比重均值约为101%,对应彼时居民贷款新增规模大于存款新增规模,居民处于净支出状态;2023年~2024年,居民各项支出占收入比重均值85%左右,对应居民部门的新增存款是新增贷款的4.4倍,居民部门处于净收入态势。拆分细项来看,与2016年~2019年相比,2023年~2024年,居民各项支出占收入比重回落16%,其中消费行为占收入比重回落1.2%左右,投资行为占收入比重回落14.8%左右。

。1月数据来看,与此前春节在1月的五个年份(2012、2014、2017、2020年,2023年),2025年1月企业存款回落幅度相对偏小,但居民新增存款规模仍然维持高位。我们提示1月存款数据通常收到过年因素扰动,。

(二)与社融增长相比,更该关注实体经济从非银金融体系的融资规模
当下金融数据的第二个结构性扰动存在于非银机构,我们认为与社融增长相比,更该关注实体经济从非银金融体系的融资规模。社融是指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资金规模。其中实体经济部门包含居民部门,非金融企业部门,和政府部门;而金融体系包含商业银行,政策性银行以及央行为代表的银行体系,和非银部门为代表的非银体系。 数据拆分来看,我们可以结合每月公布的社融数据和其他存款性公司的数据, 来测算 实体经济从非银金融体系获得的资金规模

结合我们前期报告《货币政策的“伺机而动”》来看,2024年货币运行的一个重要叙事在于,由于存款利率持续下行,居民的存款开始“搬家”至非银机构,但由于非银机构对实体经济投资意愿不足,资金淤积在金融体系形成非银存款,由此一方面推动了债券收益率的下行,另一方面带动了股票市场的成交金额的走高。

1月金融数据来看,1月实体经济从非银金融体系获得的资金规模约为6000亿,较历史同期仍然偏弱,与此同时1月实体部门存款搬家至非银机构的资金规模约1.4万亿,相对偏强。。如果居民存款持续搬家非银机构,那么权益市场的成交金额或能得到一定程度的保障,一旦实体经济从非银金融体系获得的资金规模开始抬升,那么债券市场风险或逐步加大。


    

    

    


    

    

1月,人民币贷款增加51300亿元,同比多增2100亿元。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260.8万亿元,同比增长7.5%,较上月回落0.1个百分点。

细项来看,居民贷款新增4438亿元,其中,短期贷款减少497亿元,同比多减4025亿元,中长期贷款增加4935亿元,同比少增1337亿元;企(事)业单位贷款增加4.78万亿元,其中,短期贷款增加1.74万亿元,中长期贷款增加3.46万亿元,票据融资减少5149亿元。

1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7.06万亿元,同比多增5833亿元,存量同比8%,较上月持平。

细项数据来看,向实体投放的人民币贷款增长5.22万元,同比多增3793亿元;委托贷款增加449亿元,同比多增808亿元;信托贷款增加623亿元,同比少增109亿元;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增加4653亿元,同比少增983亿元;企业债券净融资4454亿元,同比多134亿元;政府债券净融资6933亿元,同比多3986亿元;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473亿元,同比多51亿元。

1月M2同比7%,增速较上月回落0.3%;新口径M1同比增长0.4%,增速较上月回落0.8%;旧口径M1同比增长-5.7%,较上月回落4.3%。

1月份,人民币存款增加4.32万亿元。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306.55万亿元,同比增长5.8%。

具体来看,住户存款增加5.52万亿元,非金融企业存款减少2060亿元,财政性存款增加3324亿元,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减少1.11万亿元。

InvestingPro公允价值工具助你一臂之力。多维度估值模型,从现金流、营收、净利等数据对股票进行全方位估值。

此外,订阅InvestingPro,还将得到更多功能:

  • ProPicks AI:AI智能选股策略,战绩显赫。
  • 股票筛选器:Pro版100+筛选条件,Pro+版超1000种指标,精准挖掘优质股票。
  • 热门投资组合:沃伦·巴菲特、大空头和索罗斯(George Soros)投资组合,一键直达

点击此处进一步了解InvestingPro,领取超值优惠。

温馨提示:本站所有文章来源于网络整理,目的在于知识了解,文章内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,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操作,风险 自担。本站不保证该信息(包括但不限于文字、数据、图表)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、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原创性。相关信 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。

栏目热文

关注金融分析框架的两个变化——2025年1月金融数据点评

展开全文
    

    

    

    


    

    

2025年1月数据来看,新增社融规模7.06万亿,新增企业贷款4.8万亿,均处于历史同期最高值。从结构来看,企业中长期贷款新增3.5万亿,2024年3月以来首次同比多增。。

(一)与企业贷款相比,更该关注企业存款的变化

。数据来看,2024年,企业各项融资规模(用新增社融减去政府债融资和居民贷款)16.2万亿,处于2008年以来的76%的历史分位数,而企业新增存款规模为-0.4万亿,是2008年以来5%的历史分位数。两者差距(新增融资-新增存款)规模16.6万亿,处于2008年以来94%的历史分位数,近乎历史最高值。

如果企业融资的目的是为了其生产或者投资,那么企业部门整体的存款规模应该不变,对应上游企业的贷款转换成下游企业存款。但是2024年,企业部门的大规模融资并未带来企业部门存款规模的增长,甚至企业存款不升反降。结合我们前期报告《M1同比为什么转负?——新的三分法定量归因》来看,居民部门或是拖累企业现金流的重要因素。

2016年~2019年,居民各项支出占收入的比重均值约为101%,对应彼时居民贷款新增规模大于存款新增规模,居民处于净支出状态;2023年~2024年,居民各项支出占收入比重均值85%左右,对应居民部门的新增存款是新增贷款的4.4倍,居民部门处于净收入态势。拆分细项来看,与2016年~2019年相比,2023年~2024年,居民各项支出占收入比重回落16%,其中消费行为占收入比重回落1.2%左右,投资行为占收入比重回落14.8%左右。

。1月数据来看,与此前春节在1月的五个年份(2012、2014、2017、2020年,2023年),2025年1月企业存款回落幅度相对偏小,但居民新增存款规模仍然维持高位。我们提示1月存款数据通常收到过年因素扰动,。

(二)与社融增长相比,更该关注实体经济从非银金融体系的融资规模
当下金融数据的第二个结构性扰动存在于非银机构,我们认为与社融增长相比,更该关注实体经济从非银金融体系的融资规模。社融是指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资金规模。其中实体经济部门包含居民部门,非金融企业部门,和政府部门;而金融体系包含商业银行,政策性银行以及央行为代表的银行体系,和非银部门为代表的非银体系。 数据拆分来看,我们可以结合每月公布的社融数据和其他存款性公司的数据, 来测算 实体经济从非银金融体系获得的资金规模

结合我们前期报告《货币政策的“伺机而动”》来看,2024年货币运行的一个重要叙事在于,由于存款利率持续下行,居民的存款开始“搬家”至非银机构,但由于非银机构对实体经济投资意愿不足,资金淤积在金融体系形成非银存款,由此一方面推动了债券收益率的下行,另一方面带动了股票市场的成交金额的走高。

1月金融数据来看,1月实体经济从非银金融体系获得的资金规模约为6000亿,较历史同期仍然偏弱,与此同时1月实体部门存款搬家至非银机构的资金规模约1.4万亿,相对偏强。。如果居民存款持续搬家非银机构,那么权益市场的成交金额或能得到一定程度的保障,一旦实体经济从非银金融体系获得的资金规模开始抬升,那么债券市场风险或逐步加大。


    

    

    


    

    

1月,人民币贷款增加51300亿元,同比多增2100亿元。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260.8万亿元,同比增长7.5%,较上月回落0.1个百分点。

细项来看,居民贷款新增4438亿元,其中,短期贷款减少497亿元,同比多减4025亿元,中长期贷款增加4935亿元,同比少增1337亿元;企(事)业单位贷款增加4.78万亿元,其中,短期贷款增加1.74万亿元,中长期贷款增加3.46万亿元,票据融资减少5149亿元。

1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7.06万亿元,同比多增5833亿元,存量同比8%,较上月持平。

细项数据来看,向实体投放的人民币贷款增长5.22万元,同比多增3793亿元;委托贷款增加449亿元,同比多增808亿元;信托贷款增加623亿元,同比少增109亿元;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增加4653亿元,同比少增983亿元;企业债券净融资4454亿元,同比多134亿元;政府债券净融资6933亿元,同比多3986亿元;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473亿元,同比多51亿元。

1月M2同比7%,增速较上月回落0.3%;新口径M1同比增长0.4%,增速较上月回落0.8%;旧口径M1同比增长-5.7%,较上月回落4.3%。

1月份,人民币存款增加4.32万亿元。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306.55万亿元,同比增长5.8%。

具体来看,住户存款增加5.52万亿元,非金融企业存款减少2060亿元,财政性存款增加3324亿元,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减少1.11万亿元。

InvestingPro公允价值工具助你一臂之力。多维度估值模型,从现金流、营收、净利等数据对股票进行全方位估值。

此外,订阅InvestingPro,还将得到更多功能:

  • ProPicks AI:AI智能选股策略,战绩显赫。
  • 股票筛选器:Pro版100+筛选条件,Pro+版超1000种指标,精准挖掘优质股票。
  • 热门投资组合:沃伦·巴菲特、大空头和索罗斯(George Soros)投资组合,一键直达

点击此处进一步了解InvestingPro,领取超值优惠。

行情资讯

查看更多